陶瓷收藏的三大认知误区
陶瓷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收藏品之一,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以数量广泛和自身独具的魅力诠释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但在陶瓷收藏中却有一些流传甚广、被古玩爱好者广泛接受的“事实”,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误区之一:元青花全世界只有300—400件
古玩爱好者们大概都知道元青花存世量稀少,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的一件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罐就以约合2.3亿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中国艺术陶瓷作品在国际拍卖成交记录。其原因之一就是因其稀少的存世量。那么元青花到底有多少呢?
官方的统计结果是不足400件。就目前所知,已能考证的元青花精品多数被博物馆珍藏,少量的被私人收藏,能在市面上流通的极其稀少,包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等。
但是从多方面来看,元青花的数量应该不止这些。首先,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国势最强、文化极其多元化的朝代,且元代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以装饰艺术特点强烈著称,在制瓷技艺上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所以其留下的工艺品也不会在少数,而且在质量上实数一流。
再有宋末元初之时便有元青花的生产,据明代文献记载,江西地区拥有数百个窑口,且生产持续时间超过一百年。除去当时少部分的外销青花瓷,在国内存在的并不在少数。另根据近几十年来的考察,仅国内各省博物馆、文物单位藏品和历年窖藏、墓葬出土,以及散落社会上的元代青花瓷传世品,被陆续发现的已经为数不少,存世量并不亚于国外,发现的瓷片更是难以计数。
误区之二:存世汝瓷只有67件半
让周杰伦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青花瓷》里有这么一句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实际上,天青色是汝窑瓷器最大的特色,并非来自青花瓷。据说,这个天青色是宋徽宗梦中见到的颜色,于是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诗句,要求工匠们烧出他要的这种颜色,汝窑的天青色从此名满天下。
因为历史上汝窑的烧造时间仅20年,因此汝窑瓷器的存世量非常少,任何一件汝窑瓷器到了今天都是稀世珍宝。收藏界早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说法,足见汝窑瓷器的珍贵。在香港苏富比2012春拍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就拍出了2.786亿港元的天价,刷新了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由于存世量稀少,当代汝官窑的去向似乎都很确凿,业内就有“67件半”的统计。但曾经考古发掘出8件汝官窑完整器的汝瓷鉴定专家赵青云明确表示:存世的汝官窑远远不止67件半。
汝窑的数量少,因为烧造时间短,仅仅20年,但这特指的是汝窑中的官窑。实际上,对汝窑瓷器当代存世量的统计,最初出自1987年上海博物馆在庆祝馆庆的时候临时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当时统计了在世界上已经公布的65件汝窑瓷器,主要都来自博物馆的收藏。后来马未都又发表文章提出“67件半”,其中半件就在广东省博物馆。
按照赵青云的统计,目前存世的汝瓷应该在300-500件之间,这个存世量放在20年的烧造历史中,完全是不多的。很多人受之前65件这个数字的约束,不敢突破,其实现在不管是博物馆还是民间新出土的,一定早就突破这个数字了。
误区之三:清珐琅彩器民间不会超过50件
清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科学,使外国艺术品得以进入中国。珐琅器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传入清宫的。珐琅彩瓷器在铜胎画珐琅的影响下于康熙晚期在中国试制成功,色彩多样,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加“寿”字、开光花卉等为主。
有人以故宫收藏珐琅彩器数量为依据,判断认为它是绝世奇珍,民间不太可能有,如果有不会超过50件。因为他们认为宫廷用器外界禁用,皇帝不满意都必须砸碎不会流入民间,以显示皇上尊严。
但在认真阅读清宫档案后,才会明白珐琅彩的烧造数量、地点和时间的真实情况。
首先,仅雍正四年,皇帝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赏赐如此之多,当然烧制的数量一定不少,因此,珐琅彩瓷存世量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当时的产量。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一次就命造办处将填白磁瓶120件全部烧成珐琅;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交瓷胎珐琅器皿190件。乾隆七年六月初六,传旨将烧瓷器处所进填白瓷器390件交珐琅处画珐琅用。乾隆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宫里收到珐琅瓷器448件。由此可见,在清三代时期,珐琅彩的烧制数量不在少数。
其次,珐琅彩的在世量还决定于烧制后的去处:清宫档案记载,一般有四个去处;一是乾清宫收藏;二是各宫殿陈设,如盛京翔凤阁有康雍乾瓷胎画珐琅24件;三是大部分给膳茶房作实用器,如乾隆五十八年御膳房清点现存乾隆款的珐琅瓷器309件,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现存珐琅瓷器1361件;四是多余的存到瓷库,这就发生了宣统五年瓷库丢失珐琅彩瓷器152件的记载。
再次,清宫烧制珐琅彩的地点也和珐琅彩的存世量有关。有一种说法,珐琅彩瓷器只在清宫造办处烧造,这是不准确的。乾隆五十四年,造办处已不再烧造瓷器,而据清宫档案记载,道光四年九江府进贡珐琅彩瓷750件,说明景德镇也烧制珐琅彩。
最后,珐琅彩的烧制时间也有待商榷。有故宫专家认为珐琅彩仅仅生产了40年,这个观点是有待商榷的。虽然乾隆年间名称叫珐琅彩的瓷器在乾隆二十年后的进贡档案中较少出现了,但是仍不乏相关的记载。如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宫里收到景德镇送来的珐琅彩天球尊。况且,在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年仍有珐琅彩瓷的生产,如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存道光年制款珐琅彩230件等等。这些记载清楚地说明了珐琅彩的生产绝不止40年。
(来源:指引收藏)
- 推荐
- 热点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735范丞丞时尚大片 黑白风变贵公子
- 2590李宇春携手现代舞者出镜 演绎力合之量
- 3283张小斐最新时尚大片 穿衬衫裙温婉妩媚
- 4240徐璐变身“千禧辣妹” 少女气质呼之欲出
- 1$one.get("num")${one.get("title")}
- 2$one.get("num")${one.get("title")}
- 3$one.get("num")${one.get("title")}
- 4$one.get("num")${one.get("title")}
- 5$one.get("num")${one.get("title")}
- 6$one.get("num")${one.get("title")}
- 7$one.get("num")${one.get("title")}
- 8$one.get("num")${one.get("title")}